17 年大一,到现在已经 7 年多了,回顾一下我是如何荒废掉这 7 年时间的。想要与此告别,从头开始。
1. 在大学只“治”好了病
其实我的性格一直都非常的内向,小学的时候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,我虽然知道答案,但是就是不敢开口,最后只能急得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在全班面前哭出来。
稍微改善一点是在高中,由于外公是退休的职工,班级的老师都认识他,有时候回教室宿舍的时候会碰到他们,然后聊上一两句。在那个环境下,我是更放松的,并且确实有想要学习的动力,所以会上台请教老师问题。再加上英语和语文老师都会安排每节课会有一个 talk 环节,也就是上台用中文或者英文分享一些内容。高中时候的我也知道我不能再像小学那样靠哭来逃避,这种分享是躲不掉的,所以只能私下多加练习,然后逼自己站在台上讲话。
到了大学,到了一个新的环境,不知道为什么格外地兴奋,在各种群中都比较活跃,甚至买了桌游到寝室和室友一起玩。当时会有一些社团招新的活动,去看了辩论队的表演赛后对此有些感兴趣,于是报名参加了辩论队。
其实在收到一面短信的时候,很紧张,打起了退堂鼓,给负责的学姐发了短信说自己可能不合适,想要退出,学姐劝了一下我说试一下也无妨。但是真的没想到我就双腿颤抖着靠着下意识完成了一面、二面,最终进入了辩论队。要知道在此之前我真的很胆小,回头再看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有勇气去报名辩论队。
在辩论队打了两年比赛,准备辩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怎么在短时间内把一些概念掌握并讲清楚,也在众多观众的围观下治好了我多年的不敢开口。沟通能力或者说基础的公众表达能力的缺失是我一直以来的病,治病需要花时间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但是回过头来看,这或许是我大学时期为数不多的收获了。
2. 这些年所犯的错
2.1. 第一个错 :不再自律
大一上学期的时候,我的成绩还是中上,到了下学期开始下滑,可能是精力的不足,也可能是缺乏他人监督后变得懈怠。高中的时候,每次月考班主任都会念班级排名,也会把排名粘贴在班级的门口,再加上是封闭式的管理,不能玩手机,所以在那样的环境下,我们能做的只有学习。
但是到了大学,一切都不一样了,我可以在没有课的时候回宿舍休息,也可以去图书馆泡着,这都是自己的选择,不过选择的后果也需要自己承担。我渐渐地失去了自律的状态,这是我犯的第一个错。
2.2. 第二个错 :错误的选择和规划
大三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,需要考虑就业、考研、考公等等未来的路。由于很多学长学姐都选择了的是产品经理这条路,我也有些动摇,最开始的实习投递的是产品岗,投了几份后匆忙去了一家上海的产品实习岗位,在这份实习中,我才意识到当我作为产品经理的时候我是没有产出动力的。然后我才将自己的就业意向从产品改为了前端。
其实辅导员在收集就业意向且我给的意向是产品的时候,他有劝过我应该是后端>前端>产品,但我还是头铁,选择相信自己的选择。
在就业意向转为前端的时候,我在家开始复习,效率很低,同时秋招开始了,也开始投递一些实习岗位,最开始投了腾讯(其实不应该那么早的,或者说我应该提前规划自己的实习方向和学习计划),毫无疑问一面挂,后来也面了一些,都是石沉大海。只去了百词斩的实习,在那里一边实习干活,一边学习继续准备面试。
所以其实直到春招,我才有第一个正式的 offer。
回头再看,这些都是因为我没有意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,以及我到底要做什么岗位。
2.3. 第三个错 :拿到 offer 后的懈怠
其实春招拿到的 offer 待遇并不算好,应该继续面试的去争取更好的待遇。
2.4. 第四个错 :学东西都浮于表面
写了这么久的前端了,即使自己也会写 side project,但是更多的都是浮于表面地写出来,也就是说做的很多都是玩具项目,对于技术的认知并没有提升。这一点很早之前面美团的时候,面试老师也有点出来,觉得我虽然想法很多但是技术不是很扎实。
3. 没有努力过,有什么资格抱怨现状
所以在犯错这么多的情况下,我的现状并不好,有时候看到同龄人的现状的时候,确实很羡慕,也会抱怨为什么我活成了现在这幅样子。
但是我都没有真的努力过,又有什么资格抱怨现状? 甚至现在拥有的一些东西,都只是在吃学历的“老本”。
在上海的时候,有一个刚入职的同事听到我的学校后很惊讶,说了一句“你怎么来这了”,其实那一刻心里有些触动。内心的想法在打架。
- A: 是啊,我怎么来这了?
- B: 是啊,我这种状态能来这里已经不错了。
不想再抱怨什么了,现在更多的时候会想为什么我都没努力过就放弃了?
现在醒过来,再好好努力一把,如果还是争取不到再认命不行吗?
我会给自己一段时间,与过去 7 年颓废的自己告别,努力找回最初的状态。
时间是最好的法官,是非成败未来见。
